水處理劑分類
發布時間:2013-11-30 10:25
我國水處理行業的發展是從20世紀70年代引進大型化肥及石化裝置的同時配套引進水處理藥劑及技術開始的。沿著“引進-剖析-仿制-創新”的發展路線,已形成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品的工業水處理藥劑體系和配套應用技術,并已廣泛應用于化肥、石油化工、冶金、采油、煉油、電力、輕工、紡織及中央空調等行業中,為企業和社會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水處理劑主要應用于工業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按用途分類,水處理劑可分為阻垢分散劑、緩蝕劑、臭味劑、著色劑、阻垢緩蝕劑、殺菌劑、絮凝劑、清洗劑、預膜劑、消泡劑、鍋爐水處理劑、廢水處理劑等。其用途除工業循環冷卻水外,還涉及鍋爐水、空調水、飲用水、工業廢水、污水和油田水處理等。
(1)阻垢分散劑阻垢分散劑的阻垢、分散機理可以有三種不同的解釋。其一,增溶作用,即阻垢劑溶于水后電離成帶負電荷的分子,這些帶負電荷的分子可與鈣離子形成能溶于水的配合物,從而使成垢化合物的潘解度增加,起到阻垢作用。其二,晶格畸變作用,即由于阻垢劑與鈣離子的結合及對碳酸鈣的吸附,使碳酸鈣晶體無法正常增長,晶粒變得細小,結晶層松軟,極易被水流沖洗掉。其三,靜電斥力作用,對于聚羧酸類阻垢劑,由于其吸附性與電離性,使污垢表面帶有相同的負電荷,從而使污垢間相互排斥,在水中呈分散狀。 (2)緩蝕劑
目前,在循環冷卻水中應用的緩蝕劑并非單一組分,一般對上述緩蝕劑進行復配,如聚羧酸鹽一有機膦酸鹽一唑類復合緩蝕劑、有機膦酸一聚羧酸等,以發揮其協同作用。同時提高冷卻水的pH值以進一步控制材料腐蝕的速度。 (3)臭味劑和著色劑
臭味劑是熱力公司或者是物業公司在冬季供暖期間常用的水處理劑,臭味劑具有阻垢、除垢、緩蝕、分散、殺菌滅藻、絮凝除氯、污泥調節等功效,還可防止居民私自盜用管道內的熱水,效果顯著。 (4)殺菌劑
控制冷卻水系統中微生物的主要方法是投放殺菌劑。所殺滅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和藻類。這些微生物不但使設備腐蝕,同時也會降低設備的換熱效率。冷卻水系統中常用的氧化性殺生劑有氯、次氯酸鈉、次氯酸鈣、氯化異氰尿酸、二氧化氯、臭氧、溴及溴化物等。在很多情況下,上述殺菌劑需配合或復合使用才能使效果更佳。 (5)絮凝劑
凡是使水溶液中的溶質、膠體或者懸浮物顆粒產生絮狀物沉淀的物質都叫做絮凝劑。在一個水溶液中,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使其產生絮狀沉淀時,可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稱作復合絮凝劑。通過絮凝劑的作用,可以使水達到凈化的目的。絮凝劑可以分為無機絮凝劑與有機絮凝荊,也可按電離后所帶電荷的特性分為陰離子、陽離子、非離子等,還可按分子量的大小分為高分子和低分子絮凝劑。 (6)清洗劑與預膜劑
冷卻水系統除物理清洗外,還可以采用化學清洗。按清洗劑的不同,化學清洗可以分為堿清洗(氫氧化鈉、碳酸鈉)、酸清洗(鹽酸、硝酸、氨基磺酸)、配合劑清洗(檸檬酸、EDTA)、聚電解質清洗(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表面活性劑清洗、殺生劑清洗、有機溶劑清洗(煤油、汽油)等。涉及的種類眾多。 清洗后的設備,在投入正常運行之前,需要在設備上通過化學方法使設備上生成一層完整而耐蝕的保護膜。這一過程稱為預膜。預膜劑與緩蝕劑的作用原理一致。目前所使用的預膜劑一般為復合產品,包括聚磷酸鹽和表面活性劑復合、聚磷酸鹽和鋅益復合、聚磷酸鹽和磷酸鹽復合等。 本文參考《精細化工工藝學》一書。 相關鏈接